專訪 | by 虛詞.無形」編輯部 | 2021-12-09

小︰雨傘之後,我最掛心的是那群參與過運動、但卻沒人知道他們名字的學生。他們穿著校服在金鐘佔領區讀書溫習,他們很乖,都很純。年輕人單純地以為甚麼事一做就有結果。有許多人為了「佔中」跟父母鬧翻了,運動過後,如何面對這種撕裂?他們不被重視,沒人知道他們的名字,對於自己做過的,他們會怎樣想?他們會否對突然結束的運動感到疑惑?有人能為他們解惑嗎?好像沒有。我惦念這群人今天的心理狀態。 (閱讀更多)

遺恨,及小說家的省電模式——專訪鍾曉陽

專訪 | by 李卓謙 | 2018-07-18

極少現身公眾場合的鍾曉陽,她的名字首先出現在中學教科書,《停車暫借問》,十八歲的首作恍如傳說。2014年,《哀傷紀》出版,她的名字又再出現,透過訪問文章又知道一點她的事,不多,而鍾曉陽始終包覆在一團謎霧中,直到今天,她坐在我面前。 (閱讀更多)

小思專訪(中)︰拾荒拾芳香港情

專訪 | by 「虛詞.無形」編輯部 | 2019-01-03

小:愛一樣東西是很難用幾句說話來交代的。我今年已經七十九歲了,我生於斯、長於斯,在這裡沒受過甚麼不必要的苦楚,反而得到很多好處。我在這裡接受教育,懂得獨立思考,可以自由地讀很多書,生活得很安穩,這些我都是感恩的。對於一個長我育我的地方,我覺得我應該回饋她,而回饋她的方法就是去愛她。當然她還有很多缺點,但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,也會容忍其缺點,或是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她洗去這些污點。我不知道是否做得到,但我愈來愈覺得,如果有能力的話,盡力而為,想辦法做些幫助她的事。 (閱讀更多)

【水底行走的人】神又係佢,鬼又係佢——專訪陳安琪

專訪 | by 洪昊賢 | 2018-07-06

黃仁逵最終沒有入戲院看《水底行走的人》。「甚麼才算紀錄片」,又或「甚麼才是創作」的討論,陳安琪並沒有與他達成共識。電影由對「妥協」不同的標準開始,以對「追求」的不同理解結束。這樣一套看似「不合作」又「不信任」的紀錄片,有拍攝者與被拍攝者之間的角力,也有兩個老藝術靈魂互相了解的過程:因爭辯而圓滿,因意外而顯得與別不同。 (閱讀更多)

讓美好的藝術與設計進場——期間限定店「靜月.空」

其他 | by 李卓謙 | 2018-07-11

靜月由Calvin的月島屋「進化」而成,由2016年年底開始,舉辦每季一次、每次為期兩日的期間限定店,分別以「春、夏、秋、冬」命名,集合港日台不同品牌,以市集形式進行。後來Calvin在銅鑼灣覓得舖位,便有了現在為期四個月的「靜月.空」,空(sora)是日本傳統藍色色系之一,他說今後活動也會以這色系命名。 (閱讀更多)

【好想藝術】從百年紙紮到數碼動畫︰張徐展的創意傳承

好想藝術 | by 好想藝術 | 2018-07-11

處理傳統文化,一般有兩個維度:傳統與現代,傳統與個人。以此二項對立來處理,則可讓看來遙遠又古老的傳統文化,得到新的活力。《亞洲種子》計劃藝術工作坊,邀得台灣多媒體藝術家張徐展,到香港與一群學員一起製作定格動畫,共同展開種種將傳統文化帶回現代生活的嘗試。 (閱讀更多)

熱門文章

編輯推介

【虛詞・◯】懸浮的空心

小說 | by 李曼旎 | 2024-05-18

敬啓者

小說 | by 阿元 | 2024-05-11

文化交融與傳統蛻變:讀楊牧詩

散文 | by 楊小濱 | 2024-05-07

【佬訊專欄】爆檸

專欄 | by 佬訊 | 2024-05-05

【無形.同病相連】太空漫遊

詩歌 | by 陳康濤 | 2024-04-11